黄山市“五力齐发”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黄山市将绩效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持续传导绩效管理理念,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市级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发力。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黄山市委 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随后成立黄山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和督导落实。各区县也纷纷出台适合本地的实施方案,安排专人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科(股)室协同机制。2021年,市财政局成立绩效管理提升工作专班,将全年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任务细化成清单,并建立定期例会机制,形成提升绩效管理工作多方合力。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加力。市财政局先后制定出台16项制度办法和工作规程,基本建成全流程制度体系。市级和各区县建成了分行业分领域分层级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收录覆盖全市各部门指标共18726条,并动态调整更新。积极探索“财政人员+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协作”的评价模式,积极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参与绩效管理,出台市级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建立涵盖11个行业96名的全市绩效管理专家库,为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是拉紧业务链条用力。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施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事前突出绩效导向,对市级拟新出台通过预算资金安排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实行分类评估机制,严格将绩效目标编制作为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事中实施绩效监控,严格实施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实现预算部门整体和项目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事后强化绩效评价,推动绩效评价流程再造,创新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建立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多层次评价体系。
四是建立考核办法给力。市级和区县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2021年,市级将徽州区和歙县作为政府财政综合运行绩效评价试点区县,积极探索乡镇政府财政综合运行绩效评价,徽州区将岩寺镇作为试点,制定乡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歙县结合财政其他重点工作,设置考核指标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预决算信息公开等,并将考核结果与乡镇补助挂钩,不断推进乡镇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
五是强化结果应用效力。制定《黄山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建立健全报告与公开制度,预算部门将绩效目标随预算公开,绩效自评与部门评价结果随决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绩效信息透明度。将20个市级重点项目绩效目标随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向市人大报告;将15个2020年市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向市政府和市人大报告,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编制2022年预算时,共压减项目支出预算1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