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806/202307-00045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 2023-07-12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参加2023年第三轮“政风行风热线”实录

作者: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3-07-12 14:41 信息来源:黄山市财政局 阅读次数:

上线时间:2023711日中午12:00—12:30

时间为30分钟

局长接待:14:30—17:30,电话:2355298

上线人员:吴振东   市财政局(国资委)党组书记工委书记)、局长(主任)

    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

  市财政局国企党建指导科科长

     市财政局企业科长

财政局地址:黄山市屯溪区新园东路198

   员:王海萍  电话:2355298

直播室电话:23119952319995

 

本期话题:介绍市属企业整合重组有关情况、财政收支情况和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工作,听取广大听众对财政国资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吴振东局长致辞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大家中午好,今天是市财政局2023年第3次上线,在此,非常感谢市广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给我们提供了直接与广大听众交流、解答、咨询服务的平台。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财政国资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局长今年3月31日,市建投集团、市旅游集团的挂牌成立掀开了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史上崭新的一页。能否给广大听众介绍一下我市市属企业整合重组情况

吴振东好的。为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2021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市属企业整合重组工作。下面我简要从整合重组改革措施与取得成效两方面介绍下有关情况。

(一)整合重组改革措施

一是集团战略重组。重点是对市属企业进行战略化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三个一级市属企业定位更加清晰,正在优化形成“3+N”国有资本布局,目前黄山建投集团和黄山旅游集团已挂牌运营,资产实力实现跃升,被省国资委和资本市场充分认可坚持对标世界一流,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力争尽快打造一个总资产500亿元以上的市级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集团进一步提升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

二是主责主业重构。重点是通过明晰市属企业功能定位和业务布局,重点推动新组建的3个集团公司主业聚焦,按照“专而精、优而强”的思路,采取“产业投资+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使之尽快成为资本市场操盘手、行业发展新标杆、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三是治理体系重塑。重点是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完善“三会一层”的国企治理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按照中央改革要求,加强董事会建设,引入外部董事并占多数。按照“瘦身健体”的要求,压缩企业管理层级。真正落实国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决策作用,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执行作用。

四是激励机制重建。重点是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引入“赛马”机制,加快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局面。探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统筹运用员工持股等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激发国企活力。

五是资源要素重整。重点是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发展方向,引导不同资产资源、不同类型资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不同专业人才向优势企业、战新产业、专业领域整合集中以资本、人才、科技、管理、创新、党建多轮驱动赋能充分发挥市属平台放大协同效应。

六是发展目标重定。重新确定市属企业“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123”的新目标,即:市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30亿元。

通过以上措施,提升资源效率、催生规模效益、获得协同效应,实现市属企业革命性重塑,努力达到“五增四减”的目标(资产增、动力增、效率增、效益增、贡献增;法人减、层级减、成本减、风险减)

(二)改革重组取得成效

一是市属企业开启“3+N”新版图刚才主持人也说了,331日黄山建设投资集团新组建的黄山旅游集团都正式揭牌成立,掀开黄山市国企发展的握指成拳、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崭新一页市属企业资产规模实现跃升,经济运行向好明显,1-6月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776.64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57.64 亿元,增长18.5%;利润总额7.81亿元,增长45.3%盈利增长近五成

二是市属企业定位更加清晰。按照同业归并、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原则,进一步明晰了市属国企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布局。新组建的旅游集团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文旅产业投资和运营公司”的战略目标,构建1+6+N的管理架构(1”即为黄山旅游集团,定位为战略投资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协同共享中心、价值赋能中心,“6”即为黄山旅游集团六大业务板块,包含文旅开发板块、旅游交通板块、旅游地产板块、康养度假板块、战新投资板块、美好生活板块,定位为专业管理中心、战略执行中心、风险防控中心;“N”即为各经营单位,定位为生产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建投集团则立足打造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的主力军、全省一流城市综合运营商、区域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战新产业发展的开拓者、黄山现代服务业排头兵,构建1+7+N管理架构(“1”即为建投集团,定位为战略投资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协同共享中心;“7”为二级子公司,定位为专业管理中心和利润中心;“N”为三级子公司,定位为生产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2023年计划实现经营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36.3%;利润总额4.5亿元,同比增长24.3%,上缴税收2.5亿元,同比增长38.1%

三是企业“三能”机制逐步完善。围绕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和创造力。比如,我们狠抓企业“瘦身健体”,推动建立“一级企业管资本、二级企业管投资、三级企业管经营”的三级管控模式,推进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强总部岗位编制管理,优化人员配置,推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局面。比如,此次改革所有岗位均采取“凡岗就聘”原则,通过“高岗竞聘、低岗双选”的模式开展,目前建投集团、旅游集团均已经完成了中层竞聘遴选工作。

四是改革获资本市场认可。市属企业改革后在资产资本化证券化上实现新突破,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认可。比如,黄山旅游的股价持续攀升,截至2023710日收盘,黄山旅游股价为13.51元,总市值为98.54亿元(同花顺软件口径),位于景区类上市公司第一位。其中2023年至今,黄山旅游股票盘中最高价为14.82元,较2022年盘中最低价8.75元涨幅达到69.37%,整体复苏态势较好。比如,旅游集团结合企业战略和资金需求获批了20亿的公司债,616日,黄山旅游集团首期成功发行8亿元,全场最高认购倍数超3倍,票面利率3.20%,创年以来全国地级市3年期非公开发行公司债最低利率,今年以来安徽省公司债首发主体注册规模最大,获批速度最快的新记录再比如,今年58日,深交所受理黄山供销集团权属公司黄山谷捷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创业板上市申请,目前进入问询阶段,今年有望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打造国企直融矩阵抢抓融资机遇,力争到年底市属国企一级公司实现3A2A+级的目标,大部分二级公司实现2A级目标。

五是产业发展带动能力更强。重组后的市属企业均设立了战新事业部,系统谋划产业布局,提升服务全市经济发展能力水平,全力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当好城市能级提升的“运营商”,当好保障重大任务的“突击队”。市属企业将勇担社会责任,不折不扣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任务,为实现黄山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谢谢!

主持人:时间到了20237月份,请吴局长给广大听众介绍一下我市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吴振东好的。下面请预算科科长方敏同志为我们介绍下我市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方敏:好的。今年以来,黄山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2023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中有增,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收支运行良好。财政运行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稳中有增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对组织收入工作加强统筹调度,逐月分析财政运行情况,提出建议举措。1-6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亿元,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4亿元,增长6.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47.2%。部分税种增势明显,其中增值税增长46.5%、企业所得税增长4.6%、契税增长15.7%。

二是重点领域支出有力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7.1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3.5亿元,增长13.2%,住房保障支出3.1亿元,增长1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6亿元,增长5.2%。上半年,我市新增专项债额度同比增长34%,有力推动黄山市中国皖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黄山市中医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9亿元支持10项暖民心行动,坚持做好民生实事;市财政累计拨付涉企资金8206万元,惠及全市各类市场主体。

三是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将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起草做好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兜牢“三保”底线二十条措施切实增强行动自觉,把牢预算管理、行政成本管理、项目资产管理等关口。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加大存量资金、政府资产资源盘活力度,推动国企降本增效,兜实兜牢“三保”底线。上半年,全市三保支出共计62.2亿元。

下一步,全市财政部门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一是强基固本育财源。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围绕财政收入增长5%预期,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牢抓实各项重点税源,做到应收尽收。采取“培源增收、纾企稳收、挖潜保收、盘活拓收、激励促收、协同助收”一系列措施,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

是统筹财力保重点。加大预算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存量资金盘活,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速资金下达拨付,抓严预算约束,将资金集中用于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

是厉行节约兜“三保”。进一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支出。强化风险监控和应急处置,健全完善“三保”预算审核、动态监测、风险处置、库款调度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主持人:吴局长,今年我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和扩大消费等政策,能否请您给大家介绍下在支持企业发展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吴振东好的下面有请我们企业科科长洪滢同志为我们介绍下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主持人:有请洪科长。

洪滢:今年以来,市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措并举积极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提振信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支持企业发展。

一是资金政策精准到位。贯彻落实中央、省稳增长决策部署,出台《黄山市市级产业扶持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通过产业扶持资金的统筹整合,提高扶持企业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聚焦重点、精准帮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做好《黄山市助推企业稳生产拓市场扩投资实现“开门红”若干政策》、《黄山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若干措施》《黄山市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财政资金保障,从生产端和消费端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推动复苏

是助企纾困持续发力。2023年,安排市级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从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三重一创”建设、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性融资担保、激励企业挂牌上市和直接融资、支持外贸发展等领域支持企业发展。截至6月底,市财政累计拨付涉企资金8206万元,惠及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做好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缓工作,全市享受“减免缓”政策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79户,涉及金额147.89万元,为推进企业稳生产、拓市场、扩投资护航。 

三是财金政策协同联动。印发《黄山市新兴产业基金组建方案》,方案明确黄山市新兴产业基金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我市九大新兴产业,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2023年首期出资5亿元,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持续助力我市“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工作。推进“4321”政银担业务,实现“4321”政银担业务全市全覆盖,进一步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坚守主业、聚焦支小支农、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全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投资拉动有效发挥。截至6月底,争取再融资债券42亿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73.49亿元,争取的新增债额度较上年全年增加17.59亿元, 有力支持社会事业、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7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总投资34亿元的14个新增项目成功入选非标债券项目库。采取“一日一调度、一日一通报、一日一点评”的方式,督促各区县及项目单位坚持顶格推进,紧盯项目抓提速,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有效发挥稳增长、稳投资作用。

五是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政府采购“一网通办”。全面上线“徽采云监管系统”,联通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电子化交易形式,全流程电子化率近100%,真正实现“一网通办、一次不跑、片纸不交”惠企政策“一网通办”。会同市数据资源局等部门搭建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打通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壁垒,推动惠企政策申报、审核和资金兑付“一网通办”。截至6月底,全市已梳理政策156个、申报项目412项、兑付资金2663.72万元、惠及企业272家。政策信息公开透明。在“财税法治”专栏动态更新我市收费基金目录清单和省财政厅最新收费目录清单,在“减税降费政策”专栏动态更新财政部、省财政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关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政策快享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