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1日上午
发布地点:黄山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新闻发布人: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副局长(副主任) 石善鸿
发布会实录:
各位新闻记者朋友: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财政局,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黄山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我市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黄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从2009年开始试点,经过10几年的探索创新,已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2020-2022年,黄山市农业保险规模持续增长,政策性农险保费规模由5537.1万元增加到8422万元,增长了52%,其中养殖业投保数量由21.1万头增加到38.7万头,增长了83%;茶叶承保面积由30.5万亩增加到64万亩,增长了110%,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稳定器、减震器和助推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保体建强服农新堡垒。2020年,我市出台《黄山市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并成立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协同推进力度,健全基层服务网络。通过公开遴选确定具有经办资质的保险公司组成两个共保体,共同承办我市2021-2023年政策性农险工作,在全市101个乡镇675个村,成立三农保险服务站(点),配备961名协保员,建立了以协保员为纽带,以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为中心,覆盖每个行政村的市县乡村四级立体保险服务网络。在养殖业疫病肆虐,夏季高温干旱作物严重受损等严峻形势下,共保体发挥作用显著,实现大灾风险分散,农户利益得到及时保障。
二、拓新品撑好强农保护伞。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保险市场布局,探索服务模式创新,市财政局综合考虑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地理标志性品牌农产品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险种,目前地方财政补贴的特色农产品已拓展到24个,搭建 “农业保险+”以及“特色险+附加险+商业险”产品体系,不断提升市级财政保障水平,2020年对优势特色产品茶叶的市级保费补贴由15%提升到25%。三年来,各级财政补贴资金1.7亿元,财政支农资金放大倍数达162 倍,为全市农户提供273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1.1亿元,近14.3万户次农户受益,切实减轻农户负担,助力形成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三、“保险+”赋能支农新模式。2022年,市财政局在全市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一是整合现有服务载体,推动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建设,将农村金融服务由多头对接变为单点对接,实现对广大农户各类金融需求的“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网通办”。二是充分发挥“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等金融工具联动,推动农业保险与多样化金融产品相结合,聚合各金融主体市场优势。其中,“保险+期货”模式已成为我市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益补充,试点以来“生猪保险+期货”各级财政补贴74.2万元,国元投资补贴17.9万元,共为我市规模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3119.4万元。三是创新设立“生猪贷”、“泉水鱼贷”等金融产品,以保单为主要增信手段,推进“农户自愿保险+银行跟进授信+政府或第三方监管”银保联动支农模式,破解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担保难题。四是相继推出了香榧气象指数保险、优质农产品品质保证保险、古树名木保险等。全面提升农险产品吸引力,不断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农户抵御风险能力。
四、防贫保织密惠农防护网。为防止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实现保险政策工具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机结合,2021年,市财政局牵头印发了《黄山市“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各区县全面转型实施“防贫保”,结合当地实际,对产品组合、健康险起赔线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自2021年5月试点以来,保费规模1237.9万元,财政补贴663.5万元,累计为全市脱贫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87.7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发挥显著;目前已理赔478.4万元,受益农户1390户人次。基本建成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大推进“农业保险+”、加快“三农”数据与保险数据深度共享、推动科技赋能等举措,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治理等功能。同时,结合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工作,不断提升承保机构服务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