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参加2024年第四轮“政风行风热线”实录
上线时间:2023年10月21日中午12:00—12:30
时间为30分钟
局长接待:14:30—17:30,电话:2355298
地址:屯溪区新园东路198号
上线人员:
石善鸿 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党组成员(党工委委员)、副局长(副主任)
朱守宝 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农业农村科科长
梁 宁 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金融协调科科长
夏维玉 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科负责人
本期话题: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广大听众对财政金融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石善鸿局长致辞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大家中午好,今天是2024年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第4次上线,在此,非常感谢市广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给我们提供了直接与广大听众交流、解答、咨询服务的平台。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财政国资金融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欢迎石局长参加“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请问2024年财政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石善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
一是提供坚强财力保障。不断强化财政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安排资金。一是积极对上争取。截至9月底,累计争取2024年生态环境类上级转移支付资金8.1亿元,包括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安徽省级资金2.9亿元、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2.1亿元。二是强化资金统筹。最大限度用活用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等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发挥资金合力。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13.2亿元。三是促进正向激励。进一步深化市级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和空气质量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区县加强激励,清算下达2023年度全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975万元。
二是筑牢民生保障基石。统筹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是聚焦重点保护领域。统筹新保资金超6000万元实施农药集中配送、全域茶园绿色防控、休宁县东临溪镇水源地保护及污染治理、全市松材线虫病防治等重点项目,保障全市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正常运行,促进全市茶产业健康发展,守护水源地安全,助力我市打赢“黄山松保卫战”。二是抓牢全域环境整治。瞄准人居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污水管网、污水终端建设,擦亮宜居宜业底色。截至9月底,仅市级财政统筹新保资金、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超6000万元补助实施农村垃圾治理PPP项目、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支持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保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三是助推绿色产业发展。统筹省级林业转移支付资金、市级林业专项资金、新保资金等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森林经营示范基地建设,祁门县绿博园木竹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示范项目获得补助。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经济生态型林业,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坚持生态与业态互促共进,着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有力推动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四是调动民众参与热情。投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市级补助资金456万元,充分调动林权权利人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发挥金融引领作用。完成黄山市新兴产业基金的募集和正式设立,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的联动协同。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拟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领域,将通过构建基金招商、以投促引、投带联动机制,进一步激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主动护绿、增绿、谋绿。
四是推进政府绿色采购。认真贯彻落实《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规定,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推进政府采购绿色化、节能化、环保化。一是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实施品目清单管理,对于进入电子商场的企业设置节能标准的上架审核门槛,以确保采取网上商城采购方式的采购品目的节能性、环保性。二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力度。三是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在政府采购文件中明确绿色低碳要求,鼓励采购人在采购需求中提出更高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截至9月底,我市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100%。
五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建章立制加快上级资金执行。建立黄山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资金执行进度定期报送机制,按月调度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赴区县开展2023-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督查、2022-2023年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项目督查等一系列专项督查工作,切实推进资金执行,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二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刚性应用。结合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市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2023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等工作结果和实地督查所了解的情况,将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与本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意识,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实效。
主持人:石局长,近期我市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畅通银企对接上出台系列措施,请您具体介绍下。
石善鸿:好的。请金融协调科科长梁宁同志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梁宁: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体系,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畅通“金融纾困”直通车,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小微企业、服务业、民宿业及和美乡村建设发展质效,推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我局近期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发布金融产品清单。10月12日、15日,市财政局统一公开发布第一批国有大型银行、第二批全市农商行系统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业四类金融产品清单,分别涉及8家银行37项产品、7家银行36项产品。二是摸排项目融资需求。摸排年内500万以上融资需求项目投放情况、2025年融资项目谋划推进情况和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储备项目情况,关注100万以上融资需求项目,每月复盘项目获贷情况。截至目前,500万以上融资需求项目总投224亿元,已授信91.56亿元,已放贷33.58亿元。三是扩大贷款有效投放。即将出台《金融支持大黄山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五大机制,开展十大行动,为大黄山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全市范围建立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充分发挥“管行业管融资”作用,将行业主管部门摸排的科技类、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中长期项目融资贷款,推荐给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匹配,搭建需求和供给端链接平台,扩大融资对贷款增速排名后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通报督促,截至9月末,实现新增人民币贷款73.58亿元,小微企业获贷率53.22%,居全省第4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6.16%,较二季度末同比增速提升2.92个百分点。
下一步,开展项目需求摸排和银企对接工作,召开全市金融产品宣讲会暨银企对接会,继续发布第三批、第四批金融支持民宿业发展、担保类金融产品清单,强化融资需求摸排推介和金融供给对接机制;强化金融运行调度通报机制,发挥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机制作用,做好贷款增速提升工作,服务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请给我们听众朋友介绍一下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在统筹预算资金安排,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石善鸿:好的。请农业科科长朱守宝同志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朱守宝: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年以来,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家、省市关于“三农”工作重要部署,聚焦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支持做好农业“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助力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财政投入,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26.25亿元,较上年增长35.59%(主要是水利工程项目支出增长),其中市本级支出2.25亿元,较上年增长44.92%(主要是风景区事业机构支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增加)。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4年1-9月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3.26亿元,占比达24.63%,阶段性超出年度目标任务。全市获2023年全省对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4名,歙县为全省10个乡村振兴考核优秀区县之一,获激励资金5000万元。
(二)推进巩固衔接,建设和美乡村。落实脱贫巩固衔接过渡期“四个不摘”政策总要求,2024年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46亿元;其中市县财政累计投入1.64亿元。强化直达资金管理,督促项目支出进度。持续巩固脱贫村和非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产业的比例达64%。市财政局及各区县财政局获省财政厅2023年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A类等次,全市和各区县获全省脱贫巩固衔接考核“好”等次,其中歙县(全省70个有脱贫攻坚任务区县考核第3名)获激励资金1000万元。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发展资金等1.3亿元,优先支持美丽乡村“五微”行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按每个村1000万元争取省下达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资金4.8亿元,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05亿元、引导社会资本28.3亿元,合计投资45.15亿元支持全市2023-2024年48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优化农业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等财政政策,引导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有效放大财政支持和美乡村建设乘数效应。
(三)强化整合联动,助力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支出方式,会同主管部门制定《农业领域资金与产投集团联动工作方案》(草案),重点从农药集中配送、设立涉农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和美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等方面强化与市属国企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全市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专项安排2400万元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茶叶、菊花、臭鳜鱼、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解决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
(四)落实惠农政策,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各项政策,切实增加农民补贴收入。2024年1-9月累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7.07亿元,惠及35.6万户,户均增收1986元。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今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23亿元推进全市4.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农业补贴改革成果,下达耕地地力补贴、稻谷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共1.15亿元,有效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压力,支持农民稳产增收。2024年市财政局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五)强化对上争取,积极防汛救灾。1-9月累计下达上级涉农转移支付资金12.76亿元,会同主管部门强化监督,定期调度支出进度,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组织各区县积极申报财政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及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其中歙县获批国家2023-2024年度“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2亿元,黄山区获批2024年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项目资金7000万元、休宁县五城镇获批2024年省级产业强镇项目资金1000万元。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6.20”洪灾防汛救灾工作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奔赴歙县森村乡开展防汛应急抢险工作,切实扛起救灾包保责任。及时汇总全市农业、水利受灾情况,对上汇报争取支持,累计争取农业、水利救灾资金1.03亿元,为全市农业、水利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感谢各位听众对财政国资金融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大家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供宝贵的意见。后续如有相关问题需要咨询,可拨打联系电话2355298。联系地址:黄山市屯溪区新园东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