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碧山村“五个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抓“党建引领”促“组织振兴”。以“阳光党建”为统领,依托抓牢阵地引领广大群众树新风,农家书屋弘扬精神文明添活力,阳光之家关爱留守儿童结硕果,老年协会营造乡村文化建品牌,党建引领振兴乡村旅游谋发展,打造“阳光碧山”品牌,推进全村干群一同上阵。充分发挥乡贤五老作用,成立碧山村老年协会,参与收集整理编纂的《碧山村村规民约》荣获“全国优秀村规民约”称号。实施一站式代办,群众动动嘴就能在村里办成事,深入推进“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村“两委”和有威望的乡贤及时介入,村民纠纷化解不成难事。
二抓“农文旅融合”促“产业振兴”。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水田1800亩,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提高粮油种植规模效益,预计户均增收5000元。“萝卜计划”流转42亩撂荒地示范种植,打造“黄山首个露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同时在村里设立蔬菜联络站,“蔬菜盲盒”远销江浙沪等地,去年以来销售额112万元,带动66户村民户均增收6000余元。根植本土,聚集一批创客,培育碧山书局、工销社、“一席地”、“一个店”等创意创新文创业态11家,涵盖传统小吃、服装饰品、伴手礼品等多个业态,用创意引流创收。结合村内风光打造特色民宿,提供独具乡村乡韵的休闲住宿环境,现有“我的收藏”、“猪栏酒吧”等民宿42家,2022年进村游客5.3万人次,过夜游客1.17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200余万元。
三抓“三乡人”促“人才振兴”。挖掘傩舞和舞龙舞狮传承人、传统糕点师、非遗研学导师等本地特色的原乡人,涌现出非遗传承人汪苗苗等一批原乡人在家创业。支持对乡村有情怀的归乡人返乡创业,以桑玉娇为代表的归乡人在碧山打造“自由咖啡”、 亼谷茶舍等创意创新小店,丰富旅游业态,其本人作为乡村振兴推介官自愿加入到宣传碧山的队伍中来。坚持人才需求为导向,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服务,依托村内资源禀赋、特色人文环境等,吸引自由摄影人喻楚迪、黟云电商运营者赵定国等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新乡人投身到乡村建设。
四抓“传统文化”促“文化振兴”。做足文化文章,围绕“一塔、二园、三院、四中心”,集聚一批被碧山历史文化折服的创意人才和市场主体,招引尚义公社田园康养集团、乡村艺术创作中心、碧山合集产业园等一批田园产业项目。立足碧山实际,有机整合山、水、林、园以及文化、历史、风情等域内各种资源,挖掘出了省级非遗傩舞“出地方”、保护性恢复“徽州百工”技艺,放大旅游特性和功能;培育古法造纸、徽瓦彩绘蜡染、徽墨酥、扎染、徽雕糕等研学体验。进一步丰富农家书屋、老年照料中心、篮球场等文化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春节前如期上演“碧山村晚”。
五抓“乡村建设”促“生态振兴”。以“微改造 精提升”为抓手,围绕“创意乡村 栖心碧山”村庄定位,深入挖掘村庄在自然风光、传统村落等方面的禀赋优势,充分利用乡土原始材料,运用传统工艺手法,对村庄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尽全力保护村庄脉络肌理,延续乡土乡愁。去年以来,全村共提升节点40余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2019年开设了全县第一家“生态美超市”。2022年,碧山村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六个好”活力,将超市升级为“信用 生态美”超市。2023年,为方便群众参与兑换,又在村中心开设了第二家超市,全力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真正实现以超市“小商品”促环境“大改变”。今年以来,共参与兑换商品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