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农业保险+”助力中医药产业振兴
祁门不仅是举世闻名的“红茶之乡”,更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享有“御医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祁门县财政局创新实施“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运用财政政策、资金、资源,与金融政策、工具、产品有效衔接,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医药产业领域,助力中医药产业振兴。
“农险+”协同赋能。中医药种植具有专业性强、管理严格、周期长、风险大特点。如祁门黄精基本种植周期在5-8年,虽然能确保药材品质,但种植周期长,资金周转面临较大压力。为此祁门县财政局充分利用“农业保险+”政策,指导保险、金融机构为中医药种植主体配套“农业保险+信贷”全链条服务,推出“手续简、利息低、额度高”的融资方案。目前已为6家中医药种植主体提供511万元融资,精准破解中医药产业“前期投入大、资金周转难”的核心痛点。通过“农业保险+信贷”,保险机构精准服务促成参保面积突破万亩,银行机构依托“保险+信贷”模式提供稳定融资支持,共同构建“风险保障+资金供给”的金融服务闭环。这一闭环不仅筑牢产业抗风险屏障、破解资金难题,更以稳定的金融服务环境吸引香港培力集团、祁蛇医药等龙头企业落户,加速“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生态成型。
创新双险联动。立足县域中医药产业特色,针对中药材不同经营主体需求、品种价值,在中药材险种框架下分品类区分保额、创新“政策性+商业性”双险联动模式,精准、合理、细致、需求化承保。以当地特色中药材祁门黄精为例,政策性保险在财政补贴70%的基础上,农户仅需自缴90元/亩,即可获得5000元保额;规模种植户叠加商业补充险后,每亩再缴540元可额外获9000元保障,每亩最高保额达1.4万元。该“基础险托底+补充险加码”模式,既降低中小农户投保门槛,又充分满足规模主体的风险对冲需求。解决了财政配套压力、扩面了产业保障范围、降低了种植户保费支出、提增了整体风险保障,得到了种植主体的广泛好评。
织密保障网络。针对中药材种植风险特点,构建起多层次、差异化的保障网络体系。针对祁门黄精、白芨、前胡、黄蜀葵等品种,按价值差异设定保额(800元/亩至5000元/亩),搭配灵活费率,覆盖药企、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及个人等各类经营主体。并且延伸保障覆盖面,推动保险服务从“田间作物”向“人身安全”拓展。针对种植户反映的林地管护人员意外风险问题,指导推出按种植面积计费的“农业雇主保险”,保费较传统意外险降低50%,同时解决用工流动带来的投保难题。自2022年“农业保险+”试点以来,该险种累计保费收入 786.6万元;截止2024年累计赔付485.73万元,既缓解了种植户的风险焦虑,又为产业扩面提质提供了坚实后盾;2025年政策性险种参保面积达7100余亩,提供风险保障2990万元,叠加商业性补充保险后,为3000亩重点基地再添2700万元保障,实现核心区域全覆盖。
祁门县以中医药产业升级牵引“农业保险+”创新,“农业保险+”护航反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联动模式,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下一步,祁门县财政局将持续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保险、银行机构深化合作,进一步放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赋能效应,为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的金融动力。